孔子說廉之一:政者,正也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4-17 10:57:10; 作者: 閱讀次數(shù):
孔子說:“政者,正也,子帥以正,孰敢不正?”(《論語·顏淵》)意謂做官,就是首先端正自己,你自己端正了,誰還敢不端正?
這是魯國執(zhí)政季康子問政于孔子,孔子回答的話。
魯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,孔子結束了周游列國的生活,回到魯國。魯國大權在握的季康子遵照其父季桓子“相魯,必召孔子”(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)的遺囑,花錢把孔子請回國內(nèi),不時找他問政,這是其中一次。
回到魯國后,年輕的哀公也問孔子:“請問怎樣才能把政事治理好?”孔子也從正己的角度作了回答:“政者,正也。君為正,則百姓從正矣。君之所為,百姓之所從也。君所不為,百姓何從?”(《禮記·哀公問》)他認為國家的管理者行得端、做得正,人民就有了方向,也跟著正道直行。如果管理者心術不正、行事不正,百姓怎么能遵守秩序和法律,怎么能正道直行?
身正不怕影子斜。身正,心里沒鬼,說話辦事方顯浩然之氣,自然有人愿意服從。不正,心里總是有鬼,說話辦事老讓人覺得賊頭賊腦,豈能讓人心服口服?
孟子說:“枉己者,未有能直人者也。”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人格扭曲、行為乖張的人不可能引導別人做到行為正派。他提出“正己而物正”(《孟子·盡心上》)的要求,意謂自己正了,所行的事也就正了?;疖嚺艿每欤寇囶^帶。
在報紙上見到過一些黨政機關領導班子集體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,如果一個班子中抓起來好幾個,這顯然和主要領導不正有重要關系。
儒家強調(diào)正己修身的立論基礎,是以個人為開端。在個人、家庭、國家一連串的關系中,個人“正心、修身”是起始,從這個點劃出一條射線,向外延伸,接著是“齊家”,接著是“治國”,最后是“平天下”;“正心、修身”也是中心,中心確定了,從己身這個主體到家國天下,畫出的是一個個同心圓,圓半徑的大小則取決于天命。也就是孟子說的“得志,與民由之;不得志,獨行其道”。
2003年,時任德國總統(tǒng)約翰內(nèi)斯·勞訪問南京,在其精彩的演講中,他引用孔子“政者正也”、“居之無倦,行之以忠”等精辟名言,使得聽講者驚詫不已。他說,這兩句話“德國人或許可以將其理解為是對執(zhí)政者依法治國的一種告誡”。他還說:“我們贊嘆中國,贊嘆其古老的文化和五千年悠久的歷史。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也廣為人知。時至今日,他的至理名言依然能給人以啟迪。”(
孔子“政者,正也”的話,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走進我們今天的生活,如果我們能把它引為自己的座右銘,終身行之,必定受益。